当前位置:首页>提案选登

关于支持我区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高地的建议

2021-11-01 16:55   

提案类型

集体提案      

提案类别

教文卫体

提案者

特邀界一组

牵头人

章金萍

界别

特邀界一组

案由

关于支持我区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高地的建议

提案内容

一、现状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上更是责无旁贷。

钱塘区是实现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重要区域,同时又拥有我省最大的高教园区,在区内14所高校中,有6所为高等职业学校,分别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5万余人。

在钱塘区的6所高职院校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是浙江省6所国家示范性高职中的2所,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5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的2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浙江省6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中的2家,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是浙江省9家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建设单位中的3家。可以说,钱塘区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具备了打造高职教育高地的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是区校没有隶属管理关系,区政府发挥作用空间不大。由于区内高职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均非本区政府,除了防疫、安全保卫、消防等受本区政府管辖外,各校的业务管理基本与钱塘区少有关联,导致校企合作不够紧密,高职学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留在区内,参与钱塘区建设的比例不高。

二是缺乏区校行企资源共享的大平台。一方面,区内“国字号”高职院校拥有优质的教学师资、场地、实验设备、研究院所、运动健身场地和设施、图书资源以及其他文化设施,但这些资源服务于整个钱塘区企业和市民的质效不高;另一方面,区内众多的企业所能提供的实习、就业岗位真正与区内高职院校对接的比例并不高。优质资源割裂,未能形成广泛共享。

三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力度不大。优秀人才是建设高职教育高地的基础,也是兴办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条件。虽然钱塘区根据《关于建设“人才特区”打造才智高地的意见实施细则》(钱塘委人办[2019]4号),出台了“对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往届毕业生,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区内高校全日制本科往届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的政策,但这一政策并未包含对落户区内企业的优秀大专毕业生以及区内高职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补贴。

三、相关建议

一是建立产教融合联盟,搭建平台深化政、企、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区校行企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实习、就业岗位校企对接,科研成果发布与转化校企对接,孵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与服务外包基地,举办企业、市民进校园,师生进园区等活动,实现区内优质资源共享,校企、校校强强联合。

二是区政府牵头成立名师工作室。名师是一张“金名片”,有利于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区内的名师可以包括知名的教师、学者以及企业优秀工匠。成立名师工作室,为名师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条件,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才入驻钱塘区,逐步提升本区人才素质。

三是支持区内“双高”学校率先独立举办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项新的探索,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浙江省在暂停高职院校与民办“三本”学校合作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之后,“双高”学校应率先探索独立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为此,区政府应在土地、与企业共享研发基地及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